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回复: 0

第一节 暴风客热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595
发表于 2022-11-27 2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病为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且有明显红肿热痛的眼病,故名暴风客热。最早见于《银海精微》。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
[病因病机]
多因风热之邪外袭,客于内热阳盛之人,内外合邪,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故猝然发病。
[临床表现]
多骤然发病,患眼胞睑红肿,白睛红赤,羞明多泪,或眵泪胶粘,甚则赤痛较重,白睛浮肿,可见灰白色伪膜附着,拭去复生。全身多兼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口渴,溲赤便秘等。如不即治或治之不当,每易发生星点翳障等。
[诊断依据]
一、骤然发病,胞睑红肿,白睛红赤,甚则白睛赤肿隆起,多眵。治不及时,可致黑睛边缘生翳。
二睑内面红赤,粟粒丛生。
三、患眼沙涩,灼痛,刺痒,畏光,眵泪胶粘。可伴恶寒发热,鼻流涕等症。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瞳神紧小、绿风内障相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应根据本病特点,结合整体,分清风重或热重,或风热并重之不同。
一、内治
(一)风重于热
[主证]胞睑肿胀,白睛红赤,痒痛兼作,粟粒丛生,羞明多泪。全身多伴有头痛鼻塞,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
[证候分析]胞睑肿胀,白睛红赤,痒痛兼作,粟粒丛生,羞明多眵者,乃风邪作祟之表现。因主要为风邪外袭,内热不重,故全身症有头痛鼻塞,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
[治法]疏风解表,兼以清热。
[方药]羌活胜风汤加减。本方是以祛风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其中以柴胡、荆芥、防风、前胡、羌活、独活、薄荷等七味祛散风邪;川芎、白芷可散邪通络活血;白术、甘草、枳壳调脾胃,以助升发之气;黄芩可清上焦热,而桔梗可引药上行,并开肺气。如风邪不盛,可去羌活、独活。
(二)热重于风
[主证]白睛浮肿,赤痛较重,胞睑红肿,眵多胶结,重者可见灰白色伪膜附着,热泪如汤,怕热畏光。全身并见口渴溺黄,苔黄脉数等。甚则可有大便秘结,烦躁不宁。
[证候分析]火热之邪侵扰于上,兼心肺素有积热,故而局部与全身症状均以实热之症为主,如胞睑及白睛红肿,眵泪胶结,怕热羞明,及口渴溺黄,大便秘结,烦躁不安,脉数苔黄等,皆是热重之象。
[治法]清热泻火,兼以疏风。
[方药]泻肺饮加减。石膏、黄芩、桑白皮清热泻肺;栀子、连翘、木通、甘草清心导赤;羌活、防风、荆芥、白芷祛风散邪;赤芍活血止痛。加枳壳可行气导滞;,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泻火通腑。
(三)风热并重
[主证]白睛赤肿,疼痛而痒,恶热畏光,泪多眵结。全身症有头痛鼻塞,恶寒发热,便秘溲赤,口渴思饮,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证候分析]患者平素内热较重,而复感风热之邪,表里交攻,故局部及全身表现风热并重之征。
[治法]祛风清热,表里双解。
[方药]防风通圣散加减。方中主要以荆芥、防风、薄荷、麻黄疏风解表;大黄、芒硝、滑石、甘草通二便,泻里热;栀子、黄芩、连翘、石膏、桔梗清热泻火,解肺胃之热;再配当归、白芍、川芎、白术和血理脾,使全方祛风而不伤表,泻热而不伤里,收到表里双解之功。临证应用当根据恶寒发热之轻重,便秘溲赤之程度加减化裁。
二、外治
(―)黄连西瓜霜眼药水;:熊胆眼药水或10%一50%千里光眼药水滴眼。
(二)胆汁二连膏涂眼。
三、针刺疗法
可针刺合谷、曲池、攒竹、丝竹空、睛明、瞳子体等穴。
点刺眉弓、眉尖、耳尖、太阳放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猪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

GMT+8, 2024-6-2 19:18 , Processed in 1.172556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