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7|回复: 0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11个问题及处理方法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595
发表于 2022-12-1 15: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处理好,那么将会给水产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一下水产养殖中常见的11个问题及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中常见的11个问题及处理方法
01、蓝藻
蓝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生长期时蓝藻不易察觉,一旦蓝藻进入生长高峰期,水体表面很快被覆盖,使空气中的氧气很难进入水体。
这时需对蓝藻进行打捞,并增开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蓝藻生长进入衰亡期之后,继续增加曝气设备进行曝气,另外引入新水,并投加枯草芽孢与水产原液对水体进行及时改善。
02、水体绿色
当水体呈翠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当夏季水温升高时,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处)的水面上漂浮起一层翠绿色的油膜。这种颜色的水体常含有大量的蓝、绿藻(主要为率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的藻类),该水色是水质老化的标志。
03、水体发黑
当水体呈黑绿色时,此种水色的水体在天气较热时,池塘下风处常有一层绿膜,这说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较多。水体中所生长的浮游植物以裸藻门的藻类(如双鞭藻、棘刺藻)为主,这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
04、水体红棕色
阳光照射下水体呈红棕色,且藻类在水中分布均匀,成团成缕,此种颜色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甲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等。当它们大量繁殖时,水体呈酱油色,这是水质变坏的标志。
处理方法:加注新鲜水之后使用水产原液。对于悬浮有机物特别多的池塘,可用少量高锰酸钾降低有机物耗氧量和水的粘度,然后再用水产原液,调节水体的透明度。
05、水体浅绿色、土黄色
当水体呈现浅绿色、土黄色时,水中富有植物极少,从而透明度高,水色清淡,水质较瘦。
处理方法:以上两种水色在水产养殖中遇到时,可在晴天的上午九点前后少量施无机肥(尿素、磷肥)等,可连用几次,至水色为黄绿色为止。尽量避免使用有机肥,可以配合水产原液。
06、水体红褐色
当水体呈红褐色时,水中血红裸藻大量繁殖,水色因此成红褐色,但将浮于水面的裸藻拨开,其水色多为嫩绿色。血红裸藻晴天繁殖迅速,形成红色水华,这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种藻类浮于水面,影响池塘光照,对水体中鱼类危害并不大。
07、水体乳白色
当水体为乳白色时,水体中浮游动物(如枝角类、轮虫、桡足类等)数量较多,它们是苗种塘的优质饵料。在池塘养殖的中后期,水体已不需要这些浮游植物,它们会与鱼类争氧,易引起缺氧浮头,同时会影响正常摄食和生长。
处理方法:选择特定的杀虫剂,杀死大部分浮游动物,以有利于富有植物生长,之后使用水产原液逐渐将水质改良。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水产原液与枯草芽孢,可以有效地促进有机物分解,防止底质恶化,从而使池塘水质保持理想状态。
08、黑色水质
这种水质主要是由于水中藻相过于单一,甲藻、隐藻等鞭毛藻类过多导致,其水色在一天中也会产生变化。早上池塘溶氧较低,鞭毛藻会集中于上层,水色浓黑;中、下午池塘溶氧升高,鞭毛藻为躲避强光而集中于下层水,黑色因而变浅,这种现象在晴天尤为明显。鞭毛藻夜晚耗氧严重,有特殊异味,量大对池塘养殖生物不利。
09、黄泥浆水色
这种水色主要是水中悬浮泥土颗粒过多,水体透明度很低,藻类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繁殖受阻而引起。下大暴雨、新挖池塘、倒藻,涌浪机或大功率增氧机搅动底泥等都能导致黄泥浆水色出现。此种水色的池塘水质一般较瘦,容易缺氧 。处理:①泼洒生石灰提高水体总碱度;②就近引入新水,次日泼洒水产原液肥水。
10、水面有白色泡沫
当温度变化较大,水体过肥或粉料投放过多,有机质得不到及时分解时,水面就会出现难以消散的白色泡沫。有机质过多容易造成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升高,水体表面张力增大,会影响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水质易恶化,危害较大。处理方法:注意底质改良,进行曝气,勤换水,每次换水之后适量使用芽孢杆菌与水产原液调节水质。
11、重金属污染
水产养殖中出现重金属污染的事例也逐步多了起来。常见的有Cu、Pb、Zn 等的污染。
处理方法:
化学沉淀法即向水体中投加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等使其产生重金属盐去除;
物化吸附法即使用多孔性固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
生物吸附法即利用微生物去的富集来去除重金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猪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

GMT+8, 2024-6-2 20:20 , Processed in 1.051862 second(s), 24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