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回复: 0

经脉标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39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99595
发表于 2023-2-8 12: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按:此篇见《灵枢》卷八第五十二《卫气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四。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也。
肾藏精也,心藏神也,肝藏魂也,肺藏魄也。脾藏意智为五脏本,所以不论也。
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
胆之腑,唯受所化木精汁三合,不能化物也,今就多者为言耳。
平按:“行化”《甲乙经》无“行”字。
其气内入于五脏,而外络肢节。
六腑谷气,化为血气,内即入于五脏,资其血气,外则行于分肉,经络肢节也。
平按:“入于”二字《灵枢》作“干”,《甲乙经》作“循”。
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
六腑所受水谷,变化为气,凡有二别:起胃上口,其悍气浮而行者,不入经脉之中,昼从于目,行于四肢分肉之间二十五周,夜行五脏二十五周,一日一夜行五十周,以卫于身,故曰卫气;其谷之精气,起于中焦,亦并胃上口行于脉中,一日一夜亦五十周,以营于身,故曰营气也。
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混乎孰能穷之?
浮气为阳为卫,随阴从外贯内;精气为阴为营,随阳从内贯外也。阴阳相贯成和,莫知终始,故如环无端也。
平按:“混乎”《灵枢》、《甲乙经》作“亭亭淳淳乎”。
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
夫阴阳之气在于身也,即有标有本,有虚有实,有所历之处也。
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
十二经脉有阴有阳,能知十二经脉标本所在,则知邪入病生所由也。
知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十二经脉,上实下虚病在下,下实上虚病在其上,虚实为病,高下可知也。
平按:《灵枢》、《甲乙经》无“知”字。
知六腑之气街者,能解经结契绍于门户。
街,六腑气行要道也。门户,输穴也。六腑,阳也。能知六腑气行要道,即能挈继输穴门户解结者也。绍,继也。
平按:“解”上,《灵枢》、《甲乙经》有“知”字。“经结挈”《灵枢》作“结契”二字,《甲乙经》作“结”,无“经挈”二字。
能知虚实之坚?X者,知补泻之所在。
知虚为?X,知实为坚,即能泻坚补?X也。?X,而免反,柔也。
平按:《甲乙经》无“能”字。“实”《灵枢》作“石”。“?X”《灵枢》作“软”,《甲乙经》作“濡”。
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三阴三阳,故曰六经也。标本则根条。知六经脉根条,则天下皆同,所以不惑者也。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
赞帝所知极物之理也。尽意,欲穷所知也。悉言,欲极其理也。
平按:《甲乙经》无“尽意”二字。
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缓命门。命门者,目也。
血气所出,皆从脏腑而起,今六经之本皆在四肢,其标在掖肝输以上,何也?然气生虽从腑脏为根,末在四肢,比天生物,流气从天,根成地也。跟上五寸,当承筋下,足跟上,是足太阳脉为根之处也。其末行于天柱,至二目内眦,以为标末也。肾为命门,上通太阳于目,故目为命门。缓,大也,命门为大故也。
平按:“缓”《灵枢》、《甲乙经》作“络”。
足少阳之本,在窍阴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
足少阳脉为根在窍阴,其末上出天窗,支入耳中,出走耳前,即在窗笼之前也。以耳为身窗舍,笼,音聋,故曰窗笼也。
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下,上侠颃颡。
足阳明之为根厉兑,其末上至人迎颊下也。
平按:《甲乙经》“颊下,上侠”作“上侠”二字,《灵枢》无“下”、“上”二字。
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输与舌本。足太阴脉出足大指端内侧,行于内踝下微前商邱,上于内踝,近于中封。中封虽是厥阴所行,太阴为根,此中封之前四寸之中也。末在背第十一椎两箱一寸半脾输,及连舌本,散在舌下也。
平按:《甲乙经》无“上”字。“输”《灵枢》、《甲乙经》均作“腧”,下同,不再举。又按:《灵枢》“足阳明”、“足太阴”两段在“足厥阴”后。
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二寸中,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
足少阴脉起小指下,邪起趣足心,至内踝下二寸为根也。末在背第四椎两箱一寸半肾输,及循喉咙,侠舌本也。
平按:“二寸”《灵枢》、《甲乙经》作“上三寸”。注“第四椎”,据本书《气穴篇》及《灵枢・背腧篇》,应作“第十四椎”。“一寸半”袁刻误作“一尺半”。又按:《甲乙经》“足少阴”一段在“足少阳”前。
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输。
足厥阴脉起于大指丛毛之上,行大指歧内行间上五寸之中为根也。末在背第九椎两箱一寸半肝输也。
平按:《甲乙经》“足厥阴”一段在“足太阴”前。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三寸。
手太阳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外踝之后为根也。手腕之处,当大指者为内踝,当小指者为外踝也。其末在目上三寸也。
平按:“三寸”《灵枢》、《甲乙经》均作“一寸”。
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
手少阳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间上二寸之中为根也。末在耳后完骨、枕骨下,发际上,出耳上角,下至外眦也。
平按:“二寸”《甲乙经》作“三寸”。注“出两指间”,“出”字袁刻作“在”。
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颊下合于钳上。
手阳明脉起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至肘外廉骨中,上至背?Y,背?Y手阳明络,名曰别阳,以下至肘骨中,为手阳明本也。末在颊下一寸,人迎后,扶突上,名为钳。钳,颈铁也,当此铁处,名为钳上。渠廉反。
平按:“颊”《灵枢》作“颜”,《甲乙经》作“腋”。
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掖内动脉。
手太阴脉出大指、次指之端,上至寸口为根也。末在掖下天府动脉也。
平按:“掖”《灵枢》、《甲乙经》作“腋”。“内动脉”《灵枢》“脉”作“也”,《甲乙经》“内”上有“下”字。
手少阴之本,在兑骨之端,标在背输。
手少阴脉出于手小指之端,上至腕后兑骨之端神门穴为根也。末在于背第五椎下两傍一寸半心输。问曰:少阴无输,何以此中有输?答曰:少阴无输,谓无五行五输,不言无背输也,故此中有背输也。若依《明堂》少阴有五输,如别所解也。
平按:“兑”《灵枢》作“锐”。注“末在于背”,袁刻脱“于”字。“答曰:少阴无输”,袁刻“无”作“天”。
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掖下三寸。
手心主脉出中指之端,上行至于掌后两筋之间,间使上下二寸之中为根也。末在掖下三寸天池也。
平按:《甲乙经》无“二寸中”三字。《灵枢》“掖”下,重“下”字。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痛;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
此,谓本标也。下则本也,标即上也。诸本阳虚者,手足皆冷为寒厥;诸本阳盛,则手足热痛为热厥也。诸标阴虚,则为眩冒;诸标阴盛,则头项热痛也。
平按:《甲乙经》“下虚”上有“主”字。“下盛则热痛”《灵枢》、《甲乙》均无“痛”字。
故实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阴阳盛实,绝泻止其盛也。阴阳虚者,引气而补起也。
平按:“实”《灵枢》作“石”。
请言气街:
街,道也。补泻之法,须依血气之道,故请言之也。
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t气有街。
胸、腹、头、?t四种,身之要也。四处气行之道,谓之街也。
平按:“?t”《灵枢》作“胫”,《甲乙经》作“□”。
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
脑为头气之街,故头有气,止百会也。
平按:“止”《甲乙经》作“上”,下同。
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输。
膺中肺输,为胸气之街,故胸中有气,取此二输也。
平按:《甲乙经》“胸”下有“中”字。
气在腹者,止之于背输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者。
脾输及脐左右冲脉,以为腹气之街,若腹中有气,取此二输也。
平按:“动”下《灵枢》、《甲乙经》有“脉”字。
气在?t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下。
三阴气街,并与承山至踝上下,以为?t气之街,若?t有气,取此三处也。
平按:“上下”《灵枢》、《甲乙经》作“上以下”。
取此者用豪针,
取此四街之气,宜用第七豪针也。
平按:注“四街”,袁刻误作“四时”。
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
刺气街法也,皆须按之良久,或手下痛,或手下脉动应手知已,然后予行补泻之。
平按:“在久”二字《甲乙经》作“久存之”三字。注“或手下痛”,袁刻脱“手”字;“或手下脉动”,袁刻作“动脉”。
所治者,谓头痛眩,腹中痛满暴胀,
头痛眩仆,可止之于脑,头气街也。腹中痛等,取之于胸及腹气街也。
平按:“治”《甲乙经》作“刺”。“腹中痛满”《灵枢》、《甲乙经》作“腹痛中满”。
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者,难已也。
胸腹之中有积病而可移者,易已;积而不痛,不可移者,难已也。
平按:“积痛”,“痛”字《甲乙经》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省事猪 ( 豫ICP备12005511号-1 ) |

GMT+8, 2024-6-2 18:07 , Processed in 1.120792 second(s), 23 queries .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88号院

客服:18010481027微信同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